[万马股份最新消息]垣信卫星:今年最牛一笔融资诞生了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原標題:垣信衛星:今年最牛一筆融資誕生了)
2024年一筆震撼融資出現。
投資界獲悉,上海垣信衛星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垣信衛星”)完成67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陣容豪華:
領投方爲國開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創始股東上海聯和投資繼續戰略加持,跟投機構包括國科資本、國盛資本、上汽恆旭資本、央視融媒體基金、國泰君安、中科創星、亞信安全,以及新鼎資本、高遠資本、美藍湖投資、金研資管、正和島投資。
自成立之日起,垣信衛星就承載着上海乃至長三角航天產業發展的厚望。2018年,垣信衛星在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出世,此後迅速在低軌衛星領域佔據一席之地。如今,作爲上海衛星互聯網項目“G60星鏈”的重要一環,垣信衛星已經完成了多顆試驗衛星發射。
這只是一縷縮影。數日前,東方空間宣佈完成近6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點燃2024年創投圈第一把火。而這一段時間,星河動力、天兵科技等近10家商業航空航天創業公司宣佈融資。熱鬧背後,屬於中國的大航天時代正拉開序幕。
上海又一超級獨角獸
A輪,67億
故事始於頭頂這片浩瀚的星空。
將上萬顆通信衛星陸續送入近地軌道,構建出一箇巨型星座,從而實現天地一體化,相當於把基站建立在太空,通訊信號直接通過衛星接通。
這樣的場景,正是出自上海此前公佈的“G60星鏈”項目,目標是在2027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市場競爭力的低軌衛星通信與空間互聯網全產業鏈。
而垣信衛星,便是G60星鏈的重要參與方。
時間回到2018年3月,垣信衛星在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正式成立由上海市國資委控股、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牽頭髮起設立,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聯合投資董事長秦健擔任。
低軌衛星,離地表較近,有着成本低、功耗低、覆蓋廣、時延低等優勢,大規模低軌衛星組網可以形成星座,實現寬帶通信。作爲低軌衛星星座實施的“鏈主”企業,垣信衛星負責衛星運營及衛星互聯網服務等。
這裏有一箇時代背景:低軌道只能容納約 6 萬顆衛星,低軌衛星所主要採用的 Ku及Ka通信頻段資源逐漸趨於飽和狀態,可用空間十分緊張。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規定, 衛星頻率及軌道使用的規則是“先到先得”。因此,這一賽道上全球競爭激烈。
最廣爲人知的公司是埃隆?馬斯克的星鏈(Starlink),將高精尖的衛星進入工業批量化產品時代,並印證了低軌衛星商業模式的可行性。
這一邊,被賦予重任的垣信衛星不負衆望,掌握全球排名前二的Ka頻段資源,優先級上領先於美國星鏈,其打造的“商業低軌寬帶衛星星座”,獲得發改委項目覈准許可,並已成功發射數顆衛星。
據瞭解,G60星鏈計劃未來將實現12000多顆衛星的組網,其中一期的1296顆將於2024-2027年實施完畢,而2025年底前完成648顆GEN1衛星發射任務,2026-2027年完成後續648顆GEN2衛星發射任務。這意味着G60星鏈計劃將迎來衛星發射的關鍵時間節點。
所以我們看到,垣信衛星這次A輪融資火爆。
具體來看,領投方爲國開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創始股東上海聯和投資繼續戰略加持,跟投機構包括國科資本、國盛資本、上汽恆旭資本、央視融媒體基金、國泰君安、中科創星、亞信安全,以及新鼎資本、高遠資本、美藍湖投資、金研資管、正和島投資。
一舉融資67億元,是迄今爲止我國衛星行業的最大單輪融資金額,打破了長光衛星於2020年11月完成的24.64億元Pre-IPO輪融資。
乘着航天航空的東風,上海又一箇超級獨角獸崛起。
長三角發力
爭搶大航天時代話語權
說起來,G60星鏈首次出現在公衆視野,是2021年11月的第四屆進博會上,彼時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聯合發佈了該計劃,宣佈合力打造以“G60星鏈”爲龍頭的衛星互聯網集羣。
G60,本是滬昆高速的代碼,上海市松江區絕大多數企業分佈於高速公路兩側。2016年5月,松江啓動G60上海松江科創走廊建設,此後逐漸演變,從一區戰略上升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G60星鏈即源出於此。
在臨港松江科技城,衛星互聯網藍圖正在一步步變爲現實。目前,G60衛星互聯網產業基地已作爲首個衛星互聯網產業集羣載體,爲國家航空航天產業的創新發展先行試點。
這裏不得不提及G60星鏈的另一家核心企業,由垣信衛星與中科院背景的中科辰新共同設立的格思航天。成立於2022年,格思航天是一家衛星ODM廠商,承接量產衛星設計製造與衛星核心組部件研發業務。
去年6月,格思航天的天使輪融資由火山石投資出手。半年後,公司宣佈完成6億元A輪融資,由中科院資本、松江國投、中科辰新、新鼎資本、厚紀資本共同完成。據瞭解,格思航天此輪投後估值約爲30億元。
與此同時,格思航天在G60衛星互聯網產業基地建成了G60衛星數字工廠,是長三角首個衛星智能製造數字化“燈塔工廠”。
G60星鏈的相關企業名單還有很長。圍繞着G60衛星互聯網產業基地,上海松江飛速引進產業鏈配套企業,航天宏圖、聯育、知融、迪愛斯、CE項目、起源太空、中科辰新等多家公司都來了,涵蓋遙感軟件、衛星運營、數據處理等衛星互聯網產業鏈領域。
這也是上海乃至長三角航天產業的一縷縮影。
2023年,上海發佈了《上海市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信息產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年)》。其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上海要新引進和培育10家商業航天重點企業,培育5傢俱備科創板上市條件的硬核企業,扶持一批民營“專精特新”優勢企業,實現空間信息產業規模超2000億元。
長三角其他城市也不遑多讓。
研發中心在上海、發動機熱車臺和總裝總測基地在湖州,火箭總裝總測的基地在嘉興。像藍箭航天這樣選擇在長三角安家的商業航天企業不在少數,這得益於各地對於航天產業的高漲熱情,以及航天產業鏈配套相對完善。
杭州也走出了估值百億的商業衛星獨角獸時空道餘,其衛星超級工廠落地浙江台州市。江蘇則在過去五年國內商業航天相關企業融資事件中,數量佔比11.2%,居全國第二。安徽則貴而不顯,以天地信息網絡研究院、訊飛數碼、航天宏圖、北方雷科、四維圖新等爲代表的企業已形成基於空天數據的應用生態。
路漫漫其修遠兮,G60星鏈拉開了低軌衛星的大幕。
2024,創投圈第一個風口出現
熱鬧如斯。
就在一週前(1月24日),東方空間正式宣佈完成近6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刷新開年融資記錄。這是一家運載火箭和新型空天運輸工具公司,由90後清華電子工程系校友姚頌帶隊,至今已累計融資約17億元人民幣,身後集結一份長長的投資人名單。
更早一些,2023年12月,國內首家實現量產和高密度發射的民營火箭公司星河動力宣佈完成總額11億元C及C 輪融資;還有液體運載火箭領域的天兵科技,宣佈完成數億元人民幣C 輪融資,估值已超150億元人民幣。
粗略統計,僅垣信衛星所在的衛星領域,2023年就有星啓宇航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星移聯信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末格思航天完成6億元A輪融資等。如果將範圍放大,則還有面向商業航天微波遙感市場的鷹颯科技、複用液體運載火箭製造商千億航天、火箭貯箱公司九天行歌等紛紛宣佈融資。
梳理下來,2015年起中國商業航天才明顯升溫。企查查數據顯示,商業航天融資事件數量從2015年起開始翻倍,從15起上升至46起;2018年爲歷年第一高,達到62起;2019-2020年出現回落,直到2021年底,國內商業航天行業只有30多起融資。
2023年,沉寂一段時間的商業航天融資又迎來了爆發。
這之中,幾家頭部企業成功發射火箭是一大原因。2023年4月,天兵科技歷時3年研製的“天龍二號”液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連破七項商業航天記錄;此外,在東方空間宣佈B輪融資的半個月前,其首款火箭“引力一號”海上首飛成功,創下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的紀錄。
頗爲轟動的還有2023年7月,藍箭航天自主研製的“朱雀二號”遙二液氧甲烷運載火箭(代號“ZQ-2 Y2”)發射成功,一舉填補了中國液氧甲烷火箭技術路線的空白。
至此,VC/PE幾年前的投資終於看到了階段性進展。須知道,每一次發射都花費不菲,從投資機構到背後LP都面臨着巨大壓力,更不用說創業公司和創始人本身了。
另一邊,政策也加了一把火。2023年2月,工信部放開了衛星互聯網設備進網許可管理;此後,《上海市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信息產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年)》印發;今年1月,《北京市加快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8年)》同步印發。
一位常年關注硬科技領域的VC直言,對比國外的商業航天進程,國內才走了不到1/3,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機遇遠大於挑戰。因此,我們看到關注商業航天的投資人仍在不斷增加。
VC/PE圈流傳着一箇觀點:未知的太空,是人類最後的新大陸。用投資人的話來說,錯過“大航海時代”的中國人,決不能再錯過即將到來的“大航天時代”了,這纔是一場真正走向星辰大海的史詩征途。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